你想不想調整感情生活,讓自己擁有不只一位伴侶?就算你正在經營一段互相許諾的感情,也不代表你就得終生和同一個對象重複一成不變的房事。AshleyMadison.com 為你打開一扇門,通往充滿感官冒險與刺激的全新世界。
過去曾有一段時期,多數夫妻聽到開放式婚姻的概念時,會報以緊張的傻笑和不自在的沉默,心想:結交別的女人或男人?這類情慾探索難道不是 1960 年代那些搖擺嬉皮的專利嗎?或是 1970 年代那些參加抽鑰匙換夫/換妻派對的伴侶才會做的事?
嗯,這樣講也不算錯。自 20 世紀後半開始,隨著情慾革命興起,在配偶同意的前提下結交婚外伴侶的想法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人動念,甚至有些人付諸實行。
對開放式婚姻的認知因人而異,不過最普遍的定義是,婚姻中的配偶或經營相長久感情的雙方,同意彼此在這段主要關係外追求其他浪漫緣分,不認為這是出軌、偷情或不忠。開放式婚姻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其中一種越來越普遍的就是多邊戀:在伴侶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在任何期間與多位婚外對象交往,滿足渴望。[1]
Polyamory 一字結合了希臘文的 poly 與拉丁文的 amor,前者意為「多」,前者意為「愛」,合起來就是「多邊戀」之意。越來越多受乏味日常生活所困的夫妻開始追求多邊戀,因為原本這段傳統形式的婚姻只剩例行公事,性生活也停滯了,儘管彼此依然相愛,也需要傳統婚姻提供的穩定與安全,這類伴侶會開始跨出無性婚姻之外,努力尋求更能滿足肉體與情感需求的情緣。
即使今日西方社會近年才逐漸接受多邊戀,而且男女皆然,但其實這個概念早就存在許久。數千年前,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雖然以單一伴侶制作為社會常規,但許多男人實際上是一夫多妻。媒體網站《AlterNet》曾刊登一篇安娜•普利 (Anna Pulley) 的文章,列出歷史上數個容許多重伴侶的時期或社會。[2]
例如馬其頓的腓力二世 (Philip II) 有八個妻子,而波斯王大流士 (Darius) 不但以多妻出名,還有一整群 360 位的嬪妃!其他實行一夫多妻的社會可追溯至古希臘、中東地區、古印度和中國。以中國雲南省為例,少數民族摩梭人有「走婚」的習俗,不同於其他婚姻制度,夫妻不同住,而且任何男女只要彼此合意,就可以共享魚水之歡。普利還提到尼泊爾,尼泊爾早期的農耕社會實行一妻多夫(現代或許仍有部分人家採行),因為在當地一夫一妻容易陷入經濟困難。[2]
兩性關係大師艾絲特•佩雷爾 (Esther Perel) 在新書《第三者的誕生:出軌行為的再思》(The State of Affairs: Rethinking Infidelity) 中花了一整章的篇幅討論「兩廂情願的非單一伴侶制」(consensual non-monogamy) 的數種形式,認為這能幫助伴侶解決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兩難。佩雷爾的論述深化多邊戀的討論層次,賦予尋找一位完美已婚男士(或兩位)全新的面向。
《紐約客》雜誌 (New Yorker) 作家柔伊•海勒 (Zoe Heller) 在 2017 年 12 月發表一篇對此書的書評,當中特別點出佩雷爾相當讚許她口中的「戀愛多元主義者」(romantic pluralist),她指出人一方面重視安全、集體和穩定,一方面又渴望冒險、自主與新鮮,戀愛多元主義者努力在對立的需求間謀取平衡,佩雷爾十分肯定他們的努力。[3]
書評也指出佩雷爾介紹了不同選擇,有人選擇換夫/換妻;有人選擇「類單一伴侶制」(monogamish),這個詞彙由兩性專欄作家丹•薩維奇 (Dan Savage) 所創;也有人選擇「三角」(triad)、「四角」(quad) 或「多邊群體」(polyamorous pod) 的形式,頭昏腦脹了對吧?
為了討論方便,我們把事情簡化一下。首先,伴侶雙方都必須認知到、也接受彼此抱持開放的態度,同意對方和自己以外的多個對象交往,有些人稱之為已婚交友。出於各種原因,「開放」婚姻的傾向不僅廣受已婚男性歡迎(可想而知),也越來越受已婚女性青睞,想找男人的男人也大有人在,是想發展多邊關係的雙性戀或同性戀男性。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曾刊登一篇有趣的文章,作者艾莉莎•賈柯比 (Alyssa Giacobbe) 表示,經營婚外情關係的已婚女性在今日已經不像上個世代一樣飽受抨擊,她引用印第安納大學 (University of Indiana) 金賽研究所 (Kinsey Institute) 的數據以及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re) 2013 年的「綜合社會調查」報告,指出現在女性偷情的比例幾乎和男性相當,而且承認外遇的出軌人妻的比例增加了近 40%。[4]
社會觀念顯然正在改變,我們來探討以下幾個主要理由。
在過去,女人嫁給男人不外乎為了經濟安全或傳宗接代,在遠古時代則是為了生存。今日,女性幾乎占了勞動力人口的半數,憑藉己力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因此,儘管女人依然需要家庭提供的安全與穩定,婚姻提供的經濟保障已經不再是著眼點,快樂與否取而代之成為重要因素。佩雷爾表示,在這個講究個人權利的時代,現代伴侶結婚多是為了相知相守,而非出於經濟考量,外遇也逐漸成為一種自我探索的形式。[3]
成人交友的管道如今便捷無比,已婚交友網站、社群媒體、偷情應用程式、寂寞人妻或備受冷落的丈夫專屬的線上入口網站、性愛簡訊等等,全都成為我們日常文化的一環,社會風景的一塊。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結識心靈相通對象的管道遠比過去隱密安全,數量也將持續激增。
雖然北美國家的人民在肉體歡愉方面也許不如歐洲表親那麼自由奔放,但社會潮流確實逐漸改變。北美地區依然十分重視婚姻制度,但女性對婚姻和幸福的態度已經產生天翻地覆的轉變。海倫•費雪 (Helen Fisher) 博士在書作《解構愛情:性愛、婚姻與外遇的自然史》(Anatomy of Love: A Natural History of Mating, Marriage, and Why We Stray) 中指出(引述自同一篇《紐約雜誌》文章):「重點是擁有選擇。女人越來越清楚單一伴侶制之外還有其他選項,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所有要求都必須得到滿足,這是因為快樂與否已成為婚姻的重要元素,很少女人是迫於需求不得不結婚,反而是為了開心而結婚,這也意味著當她們不滿意時,自然會理所當然地去別處尋覓幸福。」如今隨著多邊戀情越來越普遍,女人得以透過更多形式探索如何滿足自己的渴望,脫離主要關係不再是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