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邂逅

人生苦短, 及時行樂。™

想要嘗試婚外情的已婚男女大多偏好低調邂逅這種方式,如果你曾考慮背著另一半偷情,大概就懂得低調的重要性。低調邂逅聽起來艱澀,但其實就是外遇的另一種說法。想要更全面地理解這個概念,首先必須回顧一下私通/外遇的歷史。或許你還想知道低調約會的最新流行用語,本文就將為你一一解說低調邂逅的相關知識。

低調約會簡史

人類有史以來尋覓感情的方法簡直不勝枚舉,而不同時期中想要低調的人都會用盡當時的任何通訊管道達成目的。

婚姻制度雖然存在於多個文化中且已有數千年歷史,但「求愛」這種以尋覓配偶為目的的概念一直要到中世紀才出現。

我們現在認知的「約會」更要到 20 世紀初期才逐漸成形。根據考證,「約會」一詞是在 1896 年由芝加哥的報紙專欄作家喬治·阿德 (George Ade) 發明,他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個名叫亞提 (Artie) 的倒楣男子,抱怨女友竟在行事曆的日期記下其他小伙子的名字與他們約會,此後日期就和約會畫上了等號(英文均為 date)。(1)

想要瞭解當代的傳統約會演變,可以閱讀莫伊拉·魏格爾 (MoiraWeigel) 所著的《Labour of Love: The Invention of Dating》,當中對此的解說相當有趣。網路上有很多文章都依年代摘錄該書的內容,其中最註明的當屬大衛·布朗 (David Brown) 最新一期的《Mental Floss》投稿文章。(2)他在文中總結了不同年代的約會模式。從最早期的「紳士來訪」(gentlemen callers) 到 1920 年代大量單身女性湧入大都市職場時的「女銷售員」(shop girl),再到二戰後的「確立關係」階段,以及 60 年代的自由戀愛、70 年代的性革命,約會形式一直隨著時代風氣演變。每個階段的約會儀式也促成了許多社會變遷,例如:「百貨公司或商店女銷售員」階段鼓勵女性出外化妝,化妝不再是演員和「風塵女子」的專利,而這對北美的美妝時尚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以下依這樣的年代劃分法帶你理解低調邂逅的演變,比較一下今昔的趨勢。

偷情年代史

外遇可追溯至古希臘和羅馬時期(3),但其實在更早之前奉行婚姻結合的社會或社會結構可能就有這種現象了。

15 世紀印刷機和隨後的報紙問世以來,私人廣告成了最早的偷情管道之一。

根據《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一篇有趣的報導(4),私人廣告首見於 1695 年的英格蘭,通常都是英國紳士用來尋覓適合的人妻。

1700 年以前,在社會普遍不接受同志戀情的年代,男同性戀會用暗藏線索的私人廣告尋找對象。事實上,同性戀在英國屬於違法行為且會被處以死刑,這一直要到 1967 年才除罪。男同性戀還會去「毛麗屋」(Molly House) 這樣的男男妓院私會,但通常得冒被捕、甚至被殺的風險。到了 1880 年代,透過私人廣告找伴的做法越來越普及。短時間內,歐洲貴族和普羅大眾開始陸續透過報紙私人廣告找伴,這股風潮也在 19 世紀末很快傳入北美,成為往後數十年的主要約會管道。

隨著 1960 年代電腦科技的發明,想要低調體驗婚外情的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根據上述報導,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在 1965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化約會服務。到了 1990 年代網路問世,電子佈告欄和聊天室出現後被廣泛應用在約會上,讓想低調邂逅的人又有了新的管道。

在此之前,已婚男性女性體驗婚外情的方式有限。除了自己的社交圈,20 世紀初期想要外遇的人只能去同好的秘密聚會,或去特殊的夜店舞廳,在那尋找不受傳統拘束的對象。也有人會刊登低調的報紙廣告並留下匿名郵政信箱,背著家裡和摯愛與他人私下會面。相比之下,「咆哮的 1920 年代」(Roaring Twenties) 則比較輕鬆看待成人之間出於自願的性消遣,特別是當時有飛來波女郎 (flapper) 這樣穿著較不保守的女性,還有「愛撫派對」(petting party) 這種社交聚會。說來諷刺,這種社會變遷卻與禁酒令大約同時出現,但或許正是因為禁酒令,社會對性行為的態度才更有了重要的轉變,對此趨於開放。(5)

到了現代,約會網站和社群媒體應用程式為想找對象的人開拓了新的視野,讓他們無論在保有隱私的家裡、辦公室、車上、飛機上或外地出差,隨時隨地都能在個人行動裝置上約會交友。 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re) 一份近期研究顯示,15% 的美國成人都曾用過約會網站或行動約會應用程式。不過這份報告最有趣的地方是自從 2013 年以來,18 至 24 歲使用線上約會服務的人數成長了將近兩倍,55 至 64 歲的使用人數也增加了一倍。2013 年受訪的年長者之中只有 6% 用過約會網站和應用程式,到了 2015 年就增加到 12%。這兩個年齡層在近幾年才成為線上約會服務的主力用戶。(6)

受 80 至 90 年代出生的 Y 世代影響,現在的約會趨勢和他們首創的用語形成了一個獨具風格的文化。既然身處 Tinder、Grindr、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和 Snap 的年代,不妨就來看看社群媒體中有哪些特殊的約會類型(7)。雖然有些用語不全然與已婚約會有關,但能讓你稍稍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搞消失 (Ghosting):
你與別人相談甚歡,對方也頻頻對你獻殷情,一陣子後卻突然人間蒸發。
躲躲藏藏 (Stashing):
這個用語源自《英國地鐵報》(Metro UK) 的編輯艾倫·史考特 (Ellen Scott)(8),是指你貌似在與某個對象約會,對方卻把你「藏起來」不讓朋友和家人知道,所以你只見過對方。
搞消失又出現 (Zombieing):
你與別人聊得很開心也見面了,對方卻突然消失,之後又莫名其妙出現。
搞曖昧 (Bread Crumbs):
這是指不斷挑逗的人,一直暗示他們在附近、對你有興趣,卻從未有實質作為。
到處放線 (Roaching):
你見面的對象私底下一直與別人約會。

追求婚外的歡愉

成人約會的管道和用語雖然隨著時間變化,但社會對於婚外關係的態度仍然相當拘束。所以說,身處網路世代的你該怎麼做呢?

隨著約會網站和應用程式的普及,出軌人妻和情夫可以透過各種管道低調邂逅。

或許你喜歡現在年輕人使用的網站和應用程式,但這些服務大多都是為了作風更開放的年輕族群設計的。要知道這個年齡層活躍於社群媒體,生活大小事都要在網路上分享,包括戀愛對象和危險行為。

傳統約會網站的宗旨都是為使用者媒合適婚對象,如果想找不用許下承諾的隨興關係,這就不太適合了。對想要逃離無性婚姻問題的人來說,他們在尋找線上寂寞人妻時最重視的就是隱私。比較前衛的夫妻甚至會嘗試 開放式婚姻多重伴侶約會,但這只適合毫不在乎外界眼光的人。

至於 Facebook 或 Twitter 上的高級交友社團雖然看似方便又容易加入,但在這個網路普及的社會,難保你不會遇到認識的人,如果對方還認識你的家人,那就更慘了。

相較之下,ashleymadison.com 可以給你可靠又保密的管道,讓你體驗低調邂逅的美好,為你的慾望和狀況找到適合的對象。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來源和參考

  1. https://nypost.com/2016/05/15/the-fascinating-history-of-how-courtship-became-dating/
  2. https://www.mentalfloss.com/article/79140/10-fascinating-facts-about-evolution-dating-and-courtship
  3. https://ideas.ted.com/10-facts-about-infidelity-helen-fisher/
  4.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timeline-online-dating-fr_b_9228040
  5. http://historyofsexuality.umwblogs.org/topic-1/early-1900s/roaring-20s/
  6. https://www.pewresearch.org/internet/2016/02/11/15-percent-of-american-adults-have-used-online-dating-sites-or-mobile-dating-apps/
  7. https://hellogiggles.com/love-sex/dating/stashing-is-the-new-dating-trend/
  8. https://metro.co.uk/2017/08/19/stashing-is-the-hot-new-dating-trend-thatll-make-you-feel-like-sht-6864139/
  9. https://www.ashleymadison.com/polyamory
立刻加入數百萬會員的行列,探索各種可能性。
Ashley Madison uses cookies
We use cookies on this site to help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online experience. To accept cookies, continue to use the site as normal.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ow we use cookies and guidance on how to manage your cookie settings, please see our Cookie Policy.
免費加入